前一篇說到我跟酒精今生無緣、來生相見的故事。
其中我落了一大段追尋無酒精飲料的過程,而在這段過程中最重要的主角就是黑麥汁。
今天,我就花點功夫說說它。
先講一個故事,當我們在不同場合介紹無酒精啤酒時,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個反應:無酒精,ㄡ,就是黑麥汁吧。
不過,有一人意外地回答,ㄡ,以前黑松有出過,是一樣的嗎?
我楞住了,黑松出的,是呀,有那麼一支產品沒錯,可想不起來它叫什麼了。
後來,我上網一查,叫做零度暢飲,2010年問世的,好像也沒多遠的事,怎麼記憶會這麼模糊。
有網友專門介紹過這支零度暢飲,拜網友博學之賜,等一下講到的產品知識,基本上都是引用那篇文章,不可不飲水思源。
先說說黑麥汁,我以為的啤酒的表兄弟。
話說黑麥汁流行以前,我就已經狂飲了,天底下就有這種巧事:進口商的倉庫在我家旁邊。
那時我經常去扛兩箱回家,冰在冰箱裡,夏天口渴開一瓶,咕嚕咕嚕,有氣泡的口感,挺不錯的。
然而,經過兩個夏天後,我再也不敢碰黑麥汁了,太甜了,很膩人。
在我停止跟黑麥汁打交道後,它竟然紅起來了,想想真不可思議。
原因是網路傳說喝黑麥汁有助母親哺乳時增加乳汁,所謂發乳聖品。
別搞錯了,我們不是講仙桃牌,還是講著黑麥汁。
對於這種行銷手法,我只能說:厲害呀厲害(雖然應該只是傳說而已)。
每次說到這件事,我都會想,政府應該好好學學這手法。
每次面臨外來物種威脅我們的原生態時,福壽螺呀、某某魚呀,小花蔓澤蘭呀,到台灣沒天敵,四處繁衍,農政單位總是束手無策。
要解決這類的問題,其實很簡單,只要買幾個公關公司,四處散播福壽螺、小花蔓澤蘭強精壯陽,滋陰補腎。
保管三個月後絕跡滅種,當然,前提是這些東西不會毒害人。
好了,轉回正題,黑麥汁是麥芽醣化,由於沒進到發酵程序,所以沒有酒精。
而黑麥汁的成份是:
水(這不用說)
葡萄糖漿(甜味的來源,應該是玉米提煉出來的)
大麥麥芽(進行醣化)
焦糖(怎麼又是糖?估計是著色用)
啤酒花萃取物(給你點苦味,讓你以為是啤酒表兄弟)
二氧化碳(把氣打進去。增加口腔刺激感,造成清涼爽口的感覺,這點等一下還有得說)
解讀完這些成分,我感覺自己就像個拿著相機要幫大家拍團體照的導遊,問大家:西瓜甜不甜?
ㄡ,不,是黑麥汁甜不甜?答案大家自己想。
那我們剛剛說的黑松那支零度暢飲呢?
根據網友的分析,那是拿麥芽精來煮成麥汁,然後再打入二氧化碳,就成了產品。
而打入二氧化碳這種作法,是追求工業化、大量生產化的結果,正常傳統工藝的啤酒,二氧化碳是在發酵過程的副產品。
蒲公英無酒精啤酒的瑞士原廠,Appenzeller Bier(讀音是阿彭策爾啤酒,大家學學老外講中文的樣子,大概就能正確念出德文的名字來)
他們傳來的資料是,年產超過2千萬瓶,當時我看完後,心想,是要笑掉人家的大牙嗎?這麼低的產量,還好意思拿出來說。
不過,了解完酒中的二氧化碳怎麼來的之後,我就知道,原廠標榜遵循古老手藝、傳承五代不變的釀酒工藝是怎麼一回事了。
下一篇,我們來談談無糖飲料,我想就當成無酒精三部曲好了,那今天的算二部曲。